9月11日上午9时,青山区哈达道小学第一节课下课铃声响起,学校操场很快变得热闹起来。跳绳、跑步、踢球、跳格子……学生在课间参与各类趣味体育运动,尽情体验自主活动的快乐。
确保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落到实处,是提升学生体质健康的具体实践,也是教育系统体育育人的生动写照。
德智体美劳,一个都不能少。作为教育体系当中不可或缺的一环,体育教学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关键。包头教育系统立足教育抓体育,抓好体育促教育,坚持以发展校园足球和开展体育艺术“一校一品”创建为突破口,进一步激发学校体育工作发展活力,赋能学生全面发展,形成了具有包头特色的校园体育发展之路。
丰富的课间活动让学生动起来
“最初学生并不太知道怎么‘玩’,以跑、跳为主,为促进体教融合,更好落实每天阳光体育一小时,学校推出AI智慧体育系统,以测促教,以测促学,以测提质,打造智慧校园的同时,引导学生们‘玩’。”哈达道小学副校长郝丽娜介绍,确保每天一节体育课、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,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和点赞。学校依据实际情况组织开展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活动,让学生全都“动”起来。
哈达道小学将“AI+体育运动”项目,跳绳、跳远等特色体育运动,丢沙包、跳格子等传统体育项目,以及室内益智类小游戏相结合,确保每名学生每天都可以参加户外活动。该校2024年春季学期的学生体质监测显示,优良率较以往稳步提升。
“保障中小学生体育运动时间,开齐开足体育课时,落实好体育大课间和课外体育活动,切实保证学生每天校内中等以上强度体育锻炼不少于1小时。”市教育局体卫艺劳科相关负责人介绍。
实际上,改革校园体育模式,发挥好体育育人的实效,包头一直在探索。2021年起,市教育局推进全市中小学体育艺术“一校一品”创建,指导学校利用3年时间建立项目、创建特色、树立品牌,中小学体育工作呈现百花齐放的生动局面,学生的体质健康抽测合格率大幅提升。
培养“完全人格”让学生受益
“完全人格,首在体育。”中国教育家蔡元培曾这样强调体育在“完全人格”培养中的重要作用。“运动改造大脑”,体育既可以增强体魄,更可以磨炼精神、塑造人格。体育教育是强身,更是育心、育人。
近日,2024年中国中学生田径冠军赛落幕,来自全国各地的135支代表队的1720名领队、教练员、运动员参加。包头市第六中学的梁毓洁打破高中女子组400米栏纪录,武琨桀打破高中男子组100米纪录,夺得金牌;包头市第二十四中学赵旭升以1分54秒65打破男子初中组800米纪录,徐昕璐以1分04秒61打破女子初中组400米栏纪录,夺得金牌。
“优异成绩的获得离不开汗水和时间的付出。每天清晨6点半就开始训练,有时参加集训,寒暑假也不休息。”来自包头市第二十四中学的赵旭升阳光自信,由于常年在户外跑步训练,他晒得黝黑。
成绩的背后既有运动健儿的努力,也有家长、老师的付出,更有学校教育教学机制的创新完善。回忆起比赛,赵旭升表示,他对田径有着浓厚的兴趣,不仅锻炼了毅力,也帮他养成了许多好习惯,“学习和运动之间并不冲突,运动后自律能力强了,学习效率也提高了。”
包头市第二十四中学校长刘丽云介绍,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,以国防教育综合育人功能为抓手,培养学生掌握1至2项体育技能,提升运动能力。“要让学生养成爱运动的好习惯,我们就要想办法挖掘每一名学生的兴趣爱好,并给他们安排一份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,帮助他们在三年初中生活中锻炼出健康体魄。”刘丽云说。
在全面培养基础上,我市初高中还在积极拓宽优生培养渠道,着力培养体育专业成绩和文化课成绩“双优生”,使体育教育成为高考提质的增长点,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因校园体育受益。
来源:包头日报